解析尾联,诗歌中最后的情感寄托

读书感悟

在古诗词的世界里,尾联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诗人最终想要传达的情感与旨意🎇,那么尾联究竟是指哪两句诗呢🧐?

尾联,即律诗、绝句等诗歌体裁中最后两句诗,它在整首诗中起着总结、升华、点睛等重要作用。

比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的尾联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愁白了头,头发稀疏到几乎插不住簪子的情景,将诗人在战乱中的悲痛、无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推向了++💔。

又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情感的追思与惘然,让整首诗充满了一种如梦如幻、难以言说的惆怅之感😔。

尾联常常是诗人情感凝聚与爆发的地方,它能让读者在读完前面的诗句后,于最后两句中领悟到诗歌更深层次的意蕴,感受到诗人灵魂深处的波澜🌊,它是诗歌乐章中最后的强音,余音绕梁,久久不绝,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与回味🎵。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