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全解
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古诗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人智慧与情感的光芒,每一首古诗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一种别样的心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古诗,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以石灰自喻,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描写,展现了石灰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的品质,诗人借石灰来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保持清白正直的品格。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意: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竹子扎根在破碎的岩石中,却能紧紧咬定青山,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借竹子来表达自己坚定不屈的意志,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都能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这种精神是我们在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它鼓励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像竹子一样,在逆境中茁壮成长。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意: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疆战场的辽阔和寒冷,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李贺通过对马的描写,实则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渴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然而却只能在现实中无奈地等待,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壮志豪情和对命运的不甘,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春天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寒食节时,东风把皇宫中的柳丝吹得倾斜,黄昏时皇宫中传赐蜡烛燃火,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寒食节时京城的景象,前两句写春天的长安到处繁花似锦,寒食节时东风吹拂着皇宫中的柳丝,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又略带凄凉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传蜡烛”这一细节,揭示了当时宫廷的特权和++,寒食节本来是禁火的,但皇宫却例外传赐蜡烛,轻烟飘入近幸大臣之家,诗人借此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进行了含蓄的讽刺,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社会的一些弊端,也引发我们对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这首诗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描绘了织女思念牛郎却不得相见的哀怨之情,诗中通过对织女动作、神态的描写,如“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生动地展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民间爱情传说的经典,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叹息,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珍贵与命运的无常。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鸦雀栖息在树上,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中?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的中秋月夜氛围,前两句写景,月光照得地面发白,鸦雀栖息在树上,寒露悄然浸湿桂花,给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感觉,后两句则由景入情,在这月圆之夜,人们都在仰望明月,诗人不禁发问,这秋思会落在谁家呢?看似是在问别人,实则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它让我们体会到在团圆的节日里,思念之情更容易涌上心头,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时光。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这首诗以园中葵菜为喻,描绘了四季变化和时光流逝,从春天万物生长的蓬勃景象,到秋天草木凋零的衰败,再到百川东流入海一去不返,形象地说明了时光一去不复返的道理,诗的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直接点明主题,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否则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要把握当下,不负韶华。
这些六年级下册的古诗,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让我们在古诗的滋养下,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