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诗—盛世中的悲歌
《凉州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其全名为《凉州词二首·其一》,全文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勾勒出了黄河的雄浑气势,让人仿佛能够看到黄河奔腾而去,直上云霄的壮观景象,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则是将读者的视线从远处拉回到眼前,描绘出了一座孤独的城池坐落在万仞高山之间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黄河和孤城的描写,展现了凉州地区的壮阔和荒凉,也为后面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四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是王之涣的千古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羌笛何必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外,这里用了“何须怨”的字眼,表达了诗人对戍守边疆的战士们的同情和理解,他们远离家乡,身处荒凉的边疆,生活艰苦,却还要承受思乡之苦,春风虽然能够吹到内地,却无法到达玉门关外,这也象征着朝廷对边疆地区的忽视和冷漠。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通过对黄河、孤城、羌笛、杨柳等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戍守边疆的战士们的同情和理解,表达了他对唐朝边疆政策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解释 | |
---|---|
凉州诗 |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凉州地区的壮阔和荒凉,以及对戍守边疆的战士们的同情和理解。 |
黄河 |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 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
白云间 | 形容黄河仿佛在白云之间流淌,表现出黄河的高远和雄伟。 |
孤城 | 指孤立无援的城池,形容凉州地区的荒凉和孤寂。 |
万仞山 | 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极言凉州地区的地势险峻。 |
羌笛 | 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发出的声音哀怨凄凉。 |
杨柳 | 指《折杨柳》曲,是古代离别时的歌曲,表现出戍守边疆的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
春风 | 象征着温暖和生机,也象征着朝廷对边疆地区的关心和重视。 |
玉门关 |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也是唐朝与西域交往的重要通道。 |
王之涣 | 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清新、自然著称,其诗歌多描写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