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这首诗的意思百科
《春望》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沦陷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首先描绘了国都长安(今西安)的破败景象,尽管国家破败,但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城中的草木却显得格外茂盛,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因时局动荡而感慨万分,看到花儿盛开,不禁泪如雨下;听到鸟儿的叫声,又感到心惊胆战,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敏感和忧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连绵不断,已经持续了三个月,而家书却像千金一样珍贵,这里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分离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因忧虑过度,头发斑白,不停地挠头,发现头发已经短得无法再插簪,这里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
📚百科知识📚
《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誉为“诗史”,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写现实题材,关注社会民生,被誉为“诗史”。《春望》等诗作,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崇高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