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典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

名人名言

何典,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学和历史背景。“何典”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又出自哪首诗呢?

📚 我们来探讨一下“何典”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何”字常常用作疑问代词,表示“什么”的意思,而“典”字则有多重含义,可以指书籍、文献,也可以指典范、法则等。“何典”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什么典籍”或“什么法则”。

🌟 “何典”出自哪首诗呢?这就要提到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在这首诗中,有这样一句:“何典载书多,遗风犹在耳。”这里的“何典”就是指那些记载了丰富知识的典籍,杜甫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敬仰之情。

🌿 《春望》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春日的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而“何典载书多,遗风犹在耳”这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推崇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何典”这个词汇,既是对古代典籍的尊称,也是对知识传承的肯定,它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何典”的精神永存。📖🌟🌿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