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查杜甫的诗是什么意思

读书感悟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内容丰富,情感深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苦难,下面我将为您解读一首杜甫的诗,并解释其含义。

📜《春望》

🌸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意解读:

这首《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期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国家破败的深切忧虑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描绘了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城市的春天依然草木茂盛,这里的“国破”指的是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动荡,“山河在”则暗示着国家的根基未毁,“城春草木深”则描绘了尽管战乱不断,自然界的春天依然如常。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时局动荡而感到悲伤,看到花儿盛开也会泪流满面,听到鸟儿的叫声也会感到心惊,这里的“感时”指的是对时代的感慨,“花溅泪”和“鸟惊心”则是诗人情感的抒发。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描绘了战火连绵不断,已经持续了三个月,而家书则成为了极其珍贵的联系,这里的“烽火连三月”形象地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家书抵万金”则强调了家书在战乱中的珍贵。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头发斑白,焦虑地挠头,发现头发已经短得无法再插簪,这里的“白头搔更短”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为国出力的无奈,“浑欲不胜簪”则是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绝望。

《春望》这首诗通过春日的景象,抒发了杜甫对国家动荡、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传递着那个时代的声音。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