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这首诗里的疏是什么意思

读书感悟

蝉这首诗里的疏是什么意思?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通过对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疏桐”一词,便成为了解读全诗的关键。

我们来解释一下“疏”字在诗中的含义。“疏”字的本义是指稀疏、稀少,但在这里,它并非直接指代树木的枝叶稀疏,而是用来形容蝉声的清脆悦耳。

为什么用“疏”字来形容蝉声呢?这其实与蝉的生活习性有关,蝉生活在高大的树木上,它们的声音清脆悠扬,穿透了树冠,传遍了山林,这种声音既清脆又远播,仿佛从疏疏落落的树叶间传来,因此用“疏桐”来形容蝉声,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

在这首诗中,“疏桐”一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还寓意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蝉在高树上,居高声自远,不依赖外界的力量,自自然然地发出清脆的声音,这种高洁的品格,正是诗人所向往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蝉一样,站在高处,发出清脆的声音,不被世俗所困扰,保持内心的纯洁。

“疏”字在《蝉》这首诗中的含义,是指蝉声清脆悦耳,又寓意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这首诗通过对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