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每年 8 月 7 日或 8 日视太阳到达黄经 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 5 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 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它代表着收获和感恩,在这个节气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祭祀祖先、品尝新米、赏菊等,立秋也是一个养生的好时机,人们应该注意饮食和作息,保持身体健康。
在中国的诗歌中,也有很多关于立秋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立秋》:“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的景象,天空中云彩散去,夏意渐消,树叶开始飘落,秋声渐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除了《立秋》这首诗,还有很多其他的诗歌也描写了立秋的景象和感受,比如宋代诗人方岳的《立秋》:“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秋日独自寻诗的情景,他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和荷花的香气,但是却觉得写诗变得困难了,因为夜晚的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诗人通过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序号 | 含义 | |
---|---|---|
1 | 立秋 | 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
2 | 三候 |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
3 | 梧桐 |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
4 | 气候学 | 以每 5 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 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 |
5 | 习俗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它代表着收获和感恩,在这个节气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祭祀祖先、品尝新米、赏菊等。 |
6 | 诗歌 | 《立秋》 |
7 | 《立秋》 |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