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里面的踏字是什么意思

名人名言

马诗里的“踏”字,究竟有何深意?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关于马的诗篇数不胜数,这些诗篇中,常常会出现一个“踏”字,让人不禁好奇,这个字在马诗里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我们要明确,“踏”字在马诗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踏步:指马行走时脚下的动作,李贺的《马诗》中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里的“踏清秋”,就是指马儿在秋天的草原上欢快地奔跑。

  2. 踏歌:指马儿在奔跑中发出的蹄声,如同歌谣一般,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里的“远芳侵古道”,就是指马蹄踏在草地上,发出如同歌谣的声音。

  3. 踏碎:指马儿奔跑时,蹄子踩碎地面,如杜甫的《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烽火连三月”,就是指马儿奔跑时,蹄子踏碎地面的情景。

🔍为什么诗人们喜欢在马诗中使用“踏”字呢?

  1. 形象生动:用“踏”字来形容马的动作,使得诗句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马儿奔跑时的场景。

  2. 传达情感:马儿在奔跑中“踏”出的声音,往往能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里的“踏破黄河冰”,既表现了马儿奔跑的气势,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迈情怀。

“踏”字在马诗中的含义丰富多样,既体现了马儿奔跑时的形象,也传达了诗人的情感,让我们在欣赏这些优美的诗句时,也能领略到古人对马儿这一动物的理解和赞美。🌟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