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四首诗翻译意思全解
黄鹤楼,这座千古名楼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四首诗尤为经典,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黄鹤楼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深入探究这四首诗的翻译、意思全解。
崔颢《黄鹤楼》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意思全解
诗的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无尽无休地飘浮,这两句不仅是在写黄鹤楼的历史变迁,更像是在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无常,黄鹤的离去象征着那些消逝的美好事物,而白云的悠悠千载则映衬出世间万物的永恒与个人的渺小。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明艳的画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汉阳平原上的树木清晰可辨,鹦鹉洲上的芳草繁茂喜人,这两句诗看似与前两联的愁绪无关,但实则是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景象,却引发了诗人更深的思乡之情,因为这些美景不属于他的家乡。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渐渐落山,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望着江上的烟波浩渺,不禁心生愁绪,故乡在哪里呢?那迷茫的烟波如同诗人心中的愁思,挥之不去,这句诗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也让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极致。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黄鹤楼的传说与眼前的实景巧妙融合,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作。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意思全解
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对象是老朋友孟浩然。“西辞”二字,不仅交代了孟浩然的行程方向,还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在繁花似锦、如烟如雾的三月,孟浩然前往扬州,扬州,在唐代是繁华的都市,那里有着无数的美景和机遇,这句诗既写出了友人出行的时间之美,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此次行程的羡慕与祝福。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友人乘坐的孤船渐渐远去,帆影在碧空尽头消失不见,只留下诗人独自望着长江向天边流淌,诗人的目光紧紧追随友人的船帆,直到它消失在视野中,这种不舍之情通过对动态画面的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那无尽流淌的长江,就如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绵绵不绝,李白通过这两句诗,以景衬情,将离别的深情表达得含蓄而又深沉,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这首送别诗不同于一般的离愁别绪,它充满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李白豪放洒脱又深情细腻的一面。
贾岛《黄鹤楼》
原文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翻译
高高的栏杆、危险的屋檐,形势好像要飞起来一样,孤单的云朵、荒野的流水,相互依偎着,青山千万年一直像原来一样,黄鹤哪一年离开后就不再回来?岸边倒映着西州城,半个城垣露出水面,南浦的树木间升起烟雾,树影渐渐模糊,一定知道仙人没有机会再见到了,只能空自怀着深情面对落日余晖。
意思全解
诗的开篇“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描绘了黄鹤楼高耸的栏杆和危檐,给人一种仿佛要腾飞的感觉,同时孤独的云朵和荒野的流水相互依偎,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黄鹤楼周边环境的描写,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诗人感慨青山依旧,而黄鹤却不知何时离去不再归来,引发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思考,黄鹤的离去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青山的永恒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一种沧桑感。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进一步描绘了黄鹤楼周边的景色,岸边倒映着西州城,半个城垣露出水面,南浦的树木间升起烟雾,树影渐渐模糊,这两句诗细腻地刻画了眼前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悠远的美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淡淡哀愁。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诗人意识到再也无法见到仙人,只能空自对着落日余晖饱含深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传说中仙人的向往以及因无法实现而产生的失落之情,也让整首诗在对黄鹤楼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贾岛的这首《黄鹤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黄鹤楼的别样风貌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卢郢《黄鹤楼》
原文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翻译
黄鹤是哪一年飞向高远之处的,这座高楼已经在江城屹立十年了,早晨浓密的云雾席卷而来,展现出四周山峦的景色,夜晚流水传来三峡的声音,柳树成荫的西州可供人远望,芳草萋萋的南浦让人离别之情更浓,登上高楼一直需要回首眺望,看到家乡心中便涌起万千感慨。
意思全解
首联“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诗人先提出黄鹤不知何年飞向高远之处的疑问,然后表明自己长久倚靠在江城的这座高楼上,通过黄鹤的离去和高楼的长久存在,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描绘了黄鹤楼周边的自然景象,早晨浓密的云雾席卷,展现出四周山峦的景色,夜晚流水传来三峡的声音,这两句诗从视听两个角度,生动地展现了黄鹤楼所处环境的壮美与灵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诗人看到柳树成荫的西州可供远望,芳草萋萋的南浦让人离别之情更浓,这里的景色描写并非单纯的写景,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西州和南浦的景色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愁,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尾联“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诗人登上高楼一直需要回首眺望,看到家乡心中便涌起万千感慨,这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诗人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化作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让人感同身受,卢郢的这首《黄鹤楼》通过对黄鹤楼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四首关于黄鹤楼的诗,从不同诗人的笔下展现出了黄鹤楼丰富多样的魅力,它们或是抒发思乡之情,或是表达送别之意,或是感慨岁月变迁,都以黄鹤楼为依托,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了这座千古名楼的一景一物之中,让我们在欣赏这些优美诗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黄鹤楼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