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成诗三字经是什么意思

古诗大全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流传非常广泛,其中有一句是“莹八岁,能咏诗”,意思是晋朝的一个神童叫祖莹,他八岁的时候就能咏诗,而五步成诗三字经则是对这个故事的进一步演绎和概括。

五步成诗三字经的原文是: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这段三字经的意思是:晋朝的祖莹,八岁的时候就能咏诗,南北朝的刘孝绰,七岁的时候就能写赋,他们的聪明才智,都让人惊叹不已,你们这些年幼的孩子,应该向他们学习。

五步成诗三字经的故事,最早见于《北史·祖莹传》,原文是:“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这段原文的意思是:祖莹八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诗》《书》,十二岁的时候,成为中书学生,他非常喜欢读书,以至于父母担心他会生病,就禁止他读书,但是祖莹却偷偷地在灰里藏火,赶走僮仆,等到父母睡下之后,就点燃灯火读书,他用衣服和被子把窗户遮住,以免漏光,被家人发现,因为这个原因,祖莹的名声很大,内外亲属都称呼他为“圣小儿”,祖莹尤其喜欢写文章,中书监高允常常赞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和器量,不是一般的学生所能比得上的,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解《尚书》,选祖莹担任都讲,学生们都聚集在一起,祖莹晚上读书太劳累了,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催促讲解的声音非常急迫,于是他就错误地拿了同房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上了讲台,博士非常严厉,不敢去取回来,就把《礼》放在前面,背诵《尚书》三篇,一个字都没有遗漏,讲完之后,李孝怡非常惊讶,就向博士说了这件事,所有的学生都非常震惊。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祖莹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孩子,他能够在八岁的时候就背诵《诗》《书》,并且在十二岁的时候成为中书学生,他非常喜欢读书,以至于父母都无法阻止他,他为了读书,不惜冒着被父母发现的风险,在晚上偷偷地点火读书,他用衣服和被子把窗户遮住,以免漏光,被家人发现,因为这个原因,祖莹的名声很大,内外亲属都称呼他为“圣小儿”,祖莹尤其喜欢写文章,中书监高允常常赞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和器量,不是一般的学生所能比得上的,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

五步成诗三字经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而成的,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祖莹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好学,它告诉孩子们,祖莹能够在八岁的时候就咏诗,是因为他勤奋读书,并且善于利用时间,它鼓励孩子们向祖莹学习,要勤奋读书,要善于利用时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和器量。

五步成诗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它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就必须勤奋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它也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怕困难和挫折,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