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小学五年级课外诗的奇妙世界

当代文学

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课外诗宛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们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传递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带领我们领略别样的诗意天地,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课外诗,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 欲:想要。
  • 捕:捉。
  • 鸣:叫。

意思: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形象,前两句展现了牧童悠然自得的状态,骑在牛背上放声歌唱,那歌声在树林间久久回荡,仿佛整个山林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后两句笔锋一转,描绘出牧童瞬间的动作变化,他看到树上的鸣蝉,想要去捕捉,于是立刻停止唱歌,安静地站在那里,那份专注和天真让人忍俊不禁😄,通过这短短二十字,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可爱的牧童就在眼前,感受到他充满童趣的生活。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 山行:在山中行走。
  • 远上:登上远处的。
  •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 斜:为倾斜的意思。
  • 生:产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
  • 坐:因为。
  •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 于:比。

意思: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山林图🍁,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点明了诗人行进的路线,一个“远”字,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而“寒”字则为画面增添了一丝凉意。“白云生处有人家”,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能看到几户人家,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被眼前的枫林美景所吸引,停车观赏,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丽,展现出秋天独特的魅力,杜牧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 擎:举,向上托。
  •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菊残:菊花凋谢。
  •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 须记:一定要记住。
  • 最是:一作“正是”。
  •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通过描写荷花和菊花在秋冬时节的不同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荷花虽已凋零,但菊花却在寒霜中依然挺立,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好友的劝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告诉刘景文不要因为眼前的困境而灰心丧气,要看到未来的希望,就像这橙黄橘绿的时节,虽然没有了春花秋月的绚烂,但却有着别样的成熟与韵味,苏轼以诗言志,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些小学五年级的课外诗,每一首都蕴含着无尽的魅力,它们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更让我们在其中汲取了知识和力量,让我们继续在课外诗的海洋里遨游,领略更多的诗意风光吧🎉!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