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所写的诗是什么意思

名人名言

俞大猷,明代著名军事家、诗人,其诗作传世不多,但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俞大猷所写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俞大猷所写的诗《登金陵凤凰台》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今南京)凤凰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忧虑。

诗的前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味着凤凰台曾是凤凰栖息之地,如今凤凰已去,只剩下空荡荡的台子,江水依旧流淌,这里运用了凤凰这一神话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诗的第三、四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描绘了金陵的历史变迁,吴宫、晋代衣冠,分别代表了三国和晋朝的历史,而“花草埋幽径”、“古丘”则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诗的第五、六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描绘了金陵的自然风光,三山、白鹭洲是金陵著名的景点,诗人用“半落”、“二分”来形容,使得景色更加生动。

诗的第七、八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浮云蔽日,寓意着政治上的黑暗和++,而“长安不见”则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俞大猷所写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通过描绘金陵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切,这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堪称明代诗坛的佳作。🌟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