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诗歌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人谈诗的故事,就是这些瑰宝中的一颗颗明珠

读书感悟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谈论诗歌,他们或在宴会上,或在书斋中,或在山水间,谈论着诗歌的意境、韵律、情感等,这些谈论,不仅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提高了他们的诗歌水平。

在这些谈论中,有一个故事特别有名,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主人公是诗人王之涣和他的朋友高适、王昌龄,有一天,王之涣、高适和王昌龄三人来到了长安的酒楼,他们在酒楼里喝酒聊天,谈论着诗歌,这时,一群乐工也来到了酒楼,他们正在演奏乐曲,王之涣听到乐工们演奏的乐曲,便对高适和王昌龄说:“这些乐工们演奏的乐曲,都是一些流行的歌曲,没有什么水平,我们的诗歌,他们是不会演奏的。”高适和王昌龄听了,也表示赞同,他们三人便打赌,看谁的诗歌能被乐工们演奏。

过了一会儿,乐工们演奏了一首乐曲,王之涣听了,说:“这首乐曲是我写的《凉州词》。”乐工们听了,非常惊讶,便向王之涣行礼,乐工们又演奏了一首乐曲,高适听了,说:“这首乐曲是我写的《燕歌行》。”乐工们听了,更加惊讶,又向高适行礼,乐工们演奏了一首乐曲,王昌龄听了,说:“这首乐曲是我写的《芙蓉楼送辛渐》。”乐工们听了,非常佩服,便向王昌龄行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诗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才能欣赏和创作,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埋没的,它总会有被人发现和欣赏的一天。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重视诗歌的学习和欣赏,通过学习诗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也可以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吧!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