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必知的三首送别诗,诗意中的深情与离殇

读书感悟

在我们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之旅中,送别诗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们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描绘出了离别时的种种场景与情感,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那难舍的离情,就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三首送别诗的深刻意思,领略其中蕴含的无尽韵味。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给好友汪伦的,诗的开篇“李白乘舟将欲行”,直接点明了事件的起因——李白即将乘船离开,就在这时,“忽闻岸上踏歌声”,一个“忽”字,生动地表现出李白的意外与惊喜,他突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原来是好友汪伦踏着歌声前来送行,那歌声中,饱含着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也为这即将到来的离别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桃花潭水深千尺”,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桃花潭水的深度,桃花潭水本就很深,诗人却觉得它深达千尺,这并非单纯的写实,而是为了突出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之深,在诗人心中,汪伦的这份情谊比这深深的潭水还要深厚,还要珍贵,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直抒胸臆,将诗人对汪伦的感激与深情推向了++,他觉得,无论桃花潭水有多深,都比不上汪伦前来送行所表达的这份真挚情谊。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朋友之间那种纯真而深厚的情谊,即使相隔千里,那份情谊也不会因为距离而变淡,反而会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珍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孟浩然所作。“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点明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西辞”则表明孟浩然要向西离开黄鹤楼,黄鹤楼位于长江之畔,是当时的名胜之地,在这个特殊的地点,李白送别好友,心中满是不舍。

“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在繁花似锦、如烟如雾的阳春三月,孟浩然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繁华的都市,那里有美景、有繁华,可此刻,李白的心中更多的是对好友远行的牵挂,他想象着好友在旅途中的情景,那如烟的繁花似乎也在为这离别增添了几分惆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堪称千古名句,诗人站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着友人乘坐的孤船渐渐远去,直到那远去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留下滚滚长江水向天边流淌,这看似写景的句子,实则饱含着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之情,友人的船已经远去,但诗人的目光却一直追随着,他的心也随着友人飘向了远方,那无尽的江水,就如同他对友人的思念,绵绵不绝,流向天际🌊。

整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那份真挚而深沉的友情,离别虽让人伤感,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却如同这长江水一般,永不停息,源远流长🥰。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送别好友辛渐时所作。“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夜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的画面,寒冷的雨水连着江面,在夜晚中弥漫开来,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与好友相聚,却又即将面临离别,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亮的时候,诗人送别友人,眼前的楚山显得格外孤独,楚山的孤,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离去的伤感,友人离去后,只剩下诗人独自面对这空旷的天地,那份孤独感愈发强烈。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是诗人对亲友的嘱托,他告诉洛阳的亲友们,如果他们问起自己的近况,就请转告他们,自己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透明,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守操守、清白自守的品格,即使身处离别之际,他依然保持着那份纯净和坚定,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初心🧊。

这首送别诗,不仅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惜别之情,更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精神追求,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友情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牵挂,更是彼此品格的认同和坚守🤝。

这三首送别诗,虽然都是写离别,但每一首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它们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在送别时的细腻情感,也让我们懂得了友情的珍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与朋友分别时,或许也能从这些诗中汲取力量,珍惜那份来之不易的情谊,让友情在岁月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三首送别诗的意思,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深情,让它们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