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的黄莺是一首借物抒情的七言绝句,通过对黄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古诗大全

诗的前两句“千林欲暗稻苗黄,一拂梢头便不同”,写的是黄莺在树林中飞舞的景象。“千林欲暗”形容的是秋天的景象,此时的树林已经变得昏暗,而“稻苗黄”则点明了季节,暗示了丰收的即将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黄莺的出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拂梢头便不同”,这是对黄莺动作的描写,一个“拂”字,生动地表现了黄莺的轻盈和灵动,它轻轻掠过树梢,仿佛在告诉人们,秋天的景色虽然有些萧索,但只要有黄莺的存在,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诗的后两句“金衣恰似前身样,曾向东风舞细腰”,则是对黄莺的赞美。“金衣”是指黄莺身上的羽毛,它的颜色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这是对黄莺外貌的描写。“恰似前身样”则是对黄莺过去经历的猜测,暗示它曾经是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不受拘束地在天空中飞翔。“曾向东风舞细腰”,这是对黄莺现在行为的描写,它在东风中翩翩起舞,展现出自己优美的身姿,这句诗不仅描写了黄莺的舞姿,还通过“舞细腰”这个动作,暗示了黄莺的轻盈和柔美。

整首诗以黄莺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黄莺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拘束,而诗人则渴望像黄莺一样,能够摆脱官场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生活,诗中也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在官场中,人们往往被各种规矩和礼仪所束缚,无法像黄莺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借物抒情:诗人通过对黄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2. 生动形象:诗中运用了“千林欲暗”、“稻苗黄”、“金衣”、“东风舞细腰”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黄莺在树林中飞舞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黄莺的轻盈和灵动。
  3. 对比鲜明: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后两句则描写了黄莺在东风中翩翩起舞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黄莺的自由和美好。
  4. 寓意深刻:诗中通过对黄莺的描写,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序号解释
1黄莺一种鸟类,羽毛黄色,嘴短而尖,翅膀长而尖,善于飞翔,叫声清脆悦耳。
2李东阳明朝中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
3《黄莺》七言绝句,借物抒情,通过对黄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4“千林欲暗稻苗黄”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此时的树林已经变得昏暗,而“稻苗黄”则点明了季节,暗示了丰收的即将到来。
5“一拂梢头便不同”生动地表现了黄莺的轻盈和灵动,它轻轻掠过树梢,仿佛在告诉人们,秋天的景色虽然有些萧索,但只要有黄莺的存在,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6“金衣恰似前身样”对黄莺外貌的描写,它的颜色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7“曾向东风舞细腰”对黄莺现在行为的描写,它在东风中翩翩起舞,展现出自己优美的身姿。
8“恰似前身样”暗示它曾经是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不受拘束地在天空中飞翔。
9“舞细腰”暗示了黄莺的轻盈和柔美。
10“千林欲暗稻苗黄,一拂梢头便不同”前两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后两句则描写了黄莺在东风中翩翩起舞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黄莺的自由和美好。
11“金衣恰似前身样,曾向东风舞细腰”这是对黄莺的赞美,通过对黄莺外貌和行为的描写,表现了黄莺的美丽和自由。
12《黄莺》以黄莺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