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还字深意,领略诗句风情

名人名言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中,一个简单的汉字往往蕴含着无尽的韵味与深意。“还”字便是其中极具魅力的一个,它在不同的诗句中有着丰富多样的含义,每一种含义都能为诗句勾勒出独特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别样的情感与思绪。

“还”表归来、返回之意

“还”最常见的意思便是归来、返回,当它出现在诗句中时,常常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游子归乡或行者返途的画面,同时也寄托着诗人对家的眷恋、对故地的思念之情。

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中有这样的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中的主人公询问从故乡来的友人,故乡窗前的寒梅是否已经开花,一个“还”字虽未直接出现,却已然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主人公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友人从故乡归来,这让主人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而那寒梅则成为了故乡的象征,寄托着他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牵挂。

李白的《送友人》一诗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中虽未用“还”字,但“挥手自兹去”一句却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去,踏上征程,而“还”字所蕴含的归来之意,在这首诗的语境中,恰恰映衬出了离别的不舍,友人此去不知何时归来,诗人只能望着友人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牵挂。

再看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中黄鹤远去不再返回,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里虽没有“还”字,但“不复返”与“还”字所表达的不能归来的意思异曲同工,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诗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之中。

“还”有归还、交还之意

在一些诗句中,“还”字表示归还、交还,这种含义体现了诗人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以及对事物归属的尊重。

孟郊的《感怀》中有“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羲和驻其轮,四海借馀晖,极目何萧索,惊风正离披,鸱鸮鸣高树,众鸟相因依,东方有一士,岁暮常苦饥,主人数相问,脉脉今何为,贫贱亦有乐,且愿掩柴扉,山林少人迹,春至不知归,闻君有深巷,曲径通柴扉,琼瑶难从赠,沉忧自绵微,古耳有未通,新词有含辉,何时一樽酒,重与李膺归。”诗中虽未直接点明“还”的归还之意,但通过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相互尊重、礼尚往来的情感,在古代,人们注重人际交往中的道义,“还”所代表的归还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情感与道义的传递。

而在一些涉及财物、物品等方面的诗句中,“还”字的归还之意则表现得更为直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诗虽未出现“还”字,但在生活场景中,借贷与归还常常是紧密相连的,诗人或许是在询问关于借款归还地点的酒家,亦或是在借景抒情,表达对某种生活状态回归本真的向往,这里的“还”字之意虽未明言,却可在诗意的联想中得以体现。

“还”作仍然、依旧解

“还”字在某些诗句中表示仍然、依旧的意思,它常常用于表达诗人在面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时,某种情感或状态的持续不变。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中的“平明送客楚山孤”,一个“孤”字描绘出友人离去后诗人依旧孤独的心境,这里虽没有“还”字,但“依旧”的意味已在其中,诗人送别友人后,那份孤独感并没有随着友人的离开而消散,而是仍然萦绕在心头,如同楚山一般孤寂。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又逢君”的“又”字与“还”字所表达的仍然、依旧之意相通,诗人与李龟年曾经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多次相见,如今在江南落花时节再次相逢,时光流转,人事变迁,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却仍然未改,那份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依旧浓烈。

“还”含又、再之意

“还”字有时表示又、再的意思,这种含义为诗句增添了一种时间上的延续感和情境上的递进感,使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细腻。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中的“回”字可理解为归来,而“少小离家老大回”这句,强调了时间跨度之大,诗人年少时离开家乡,历经岁月沧桑,到老了才又回到家乡,这里的“又”字与“还”字所表达的又、再之意相呼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复杂情感,多年后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一切既熟悉又陌生,那份对家乡的眷恋与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交织在一起,令人动容。

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里的“归”字可理解为返回,诗人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回首望去,再一次面对曾经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地,却已释然。“再”一次的回首,让诗人领悟到人生的豁达,无论是风雨还是天晴,都已不再重要,这个“再”字(与“还”字含又、再之意相通),使整首词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还”表尚且、况且之意

在一些诗句中,“还”字表示尚且、况且的意思,这种含义常用于加强语气,突出某种情况或观点,使诗句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中虽未直接出现“还”字,但“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牛郎织女相聚的珍贵,这里用“便”字加强语气,如同“还”字表示尚且、况且之意时的效果,强调了他们短暂相聚的美好,远远胜过人间那些长久却平淡的相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即使相聚短暂,也胜过人间无数貌合神离的相处。

再看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还”字表示又、再,同时也蕴含着尚且、况且之意,诗人强调自己即使散尽千金,也能够再次拥有财富,这里用“还”字加强语气,突出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他认为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况且自己有能力重新获取,所以更应该尽情享受人生,及时行乐。

“还”字在诗句中的含义丰富多样,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诗人内心世界的大门,通过对“还”字不同含义的探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领略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思想,无论是归来的喜悦与思念,还是归还的道义与责任;无论是仍然坚守的执着,还是又、再经历后的感悟;亦或是尚且、况且所强调的观点,都在“还”字的演绎下,成为了中华诗词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让我们沉醉其中,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魅力,每一首蕴含“还”字深意的诗句,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味、去用心聆听,从中汲取无尽的精神滋养,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诗句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当我们再次诵读那些含有“还”字的经典诗句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共享那份诗意与情怀,让我们继续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探寻更多汉字背后的奥秘,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吧!🌟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想法或修改意见,欢迎随时告诉我。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