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这首诗最后一句的意思
《春望》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浑欲不胜簪”,意思是诗人因为忧国忧民、感慨万千,以至于头发都变得稀疏,梳理时连簪子都难以固定,这里的“簪”是指古代用来固定头发或冠帽的装饰品,而“不胜簪”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疲惫。
这句话通过“白头搔更短”这一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深刻忧虑,在战乱年代,诗人杜甫心系家国,忧心如焚,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他的头发过早地变白,而且因为焦虑和思考,头发变得越来越短,以至于连簪子都难以固定,这样的描写不仅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苦难和无奈。
“浑欲不胜簪”这句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是杜甫诗歌中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句子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社会的普遍情绪,通过这样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胸怀和担当,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