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的全诗的意思

读书感悟

千里共婵娟——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寓意

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共赏明月,而“千里共婵娟”这一诗句,更是承载了无数人对团圆的美好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句诗的魅力,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

“千里共婵娟”出自唐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以中秋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明月几时有?”这句话以问句开头,引发读者对时间的思考,明月何时出现,何时消失,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把酒问青天”,诗人举起酒杯,向天空发问,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困惑和对命运的无奈。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里的“天上宫阙”指的是天宫,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时间的迷茫。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诗人想要乘风回到故乡,但又担心天宫的寒冷,这里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诗人以舞蹈的形式,与自己的影子为伴,表达了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怀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明月转过朱红色的阁楼,照进绮丽的窗户,却无法让人入眠,这里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失眠的情景。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诗人认为,人世间本不应有恨,但为何在离别之时,月亮总是圆满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希望亲人能够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轮明月,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视。

“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美好的寓意,成为了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爱,便能跨越千山万水,与亲人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在这个中秋佳节,让我们共同祝愿:人月两团圆,幸福永相伴!🌕🎉🎊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