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读书感悟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咏》

这首诗的意思是: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诗人借西施从平民到宫廷宠妃的历史典故,揭示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并表达对小人的嘲讽,亦对自我的价值追求深感忧虑。

首联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次句写西施一旦成为吴越王妃,身价就十倍抬高,这里的“溪边”和“宫里”指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苧萝山”在浙江诸暨,是西施浣纱的地方,“吴宫”则指越王勾践馆娃宫,供西施居住和取悦吴王夫差的地方。

三四句是说西施所以被人列入宫中,是因为她浣纱的样子很好看,博得吴王夫差的喜爱,这是“越溪女”成为“吴宫妃”的关键。

五六句是说,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这是“吴宫妃”成为“越溪女”的关键。

最后两句是说,西施在吴宫里受尽宠爱,而一同浣纱的女伴,再没有机会和她一起乘车出游了,这是写西施的结局。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巧妙地运用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以“艳色天下重”对比“西施宁久微”,以“朝为越溪女”对比“暮作吴宫妃”,以“贱日岂殊众”对比“贵来方悟稀”,以色貌取人对比礼贤下士,这样的对比,既使诗歌思想内容更加深刻,又使诗歌艺术形象更加鲜明,诗人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把西施比作“芙蓉”,把吴王夫差比作“芙蓉”,把越王勾践比作“芙蓉”,把越国大夫文种比作“芙蓉”,把越国大夫范蠡比作“芙蓉”,这样的比喻,既使诗歌形象生动,又使诗歌寓意深刻。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