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前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马诗》其一,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全诗为:
其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的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诗的前两句主要写景。“大漠沙如雪”,描写了边疆战场的景色,广阔的沙漠上,黄沙漫天,如同积雪一般,这是一个苍凉而又壮观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边疆战场的艰苦和残酷。“燕山月似钩”,则描写了燕山的夜景,在月光的照耀下,燕山山脉显得更加险峻和神秘,这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边疆战场的神秘和美丽。
诗的后两句主要抒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的自我期许,也是对统治者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马一样,得到重用,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战场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 比喻:诗人把马比作自己,把边疆战场比作沙场,把统治者比作伯乐,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期望。
- 象征:诗人通过对马的描写,象征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也象征了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 对比:诗人通过对边疆战场景色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边疆战场的艰苦和残酷。
- 夸张:诗人通过对马的描写,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突出了边疆战场的荒凉和神秘。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了豪情壮志的诗,它通过对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总结:| 关键词 | 意思 || ---- | ---- || 马诗 | 李贺的组诗作品,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 前两句 | 前两句主要写景,通过对边疆战场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 艺术特色 | 比喻、象征、对比、夸张。 || |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了豪情壮志的诗,它通过对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