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战争的悲壮与豪情

古诗大全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甲光向日金鳞开”,描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士气高昂的状态,他们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如同鱼鳞一般,这两句诗,不仅使读者看到了一幅悲壮的战争场面,而且也感受到了守城将士的英雄气概。

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双方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侧面烘托,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彩和空间两方面描绘鏖战的激烈悲壮场面,时值黄昏,鏖战从白天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最后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卷出辕门”之类。“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