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第十二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杜甫第十二首诗,即《月夜忆舍弟》,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弟弟的深切思念之情,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解读: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绘了边塞的景象,戍楼上的鼓声断绝了人们的行走,而秋天的边塞上,一只孤雁的鸣声显得格外凄凉,这里的“戍鼓”和“一雁声”都象征着战乱和孤独,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露水从今夜开始变得晶莹剔透,而明亮的月光则更加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
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分散各处的弟弟们的担忧,他们各自流离失所,生死未卜,诗人无法得知他们的安危。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达了诗人无法通过书信与弟弟们取得联系,而且战乱还未结束,这种无奈和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戍鼓、雁声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弟弟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乱年代亲人离散的忧虑,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