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后面十首诗全解,领略诗歌之美

古诗大全

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诗歌如同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们文学探索的道路,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六年级后面的十首诗,感受诗歌那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是明代于谦的作品,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描绘了石灰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的艰难过程,仿佛让我们看到工人们挥舞着锤子和凿子,一下下敲打着坚硬岩石的场景。“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在熊熊烈火中被煅烧,却表现得如此从容淡定,这里的“烈火焚烧”不仅是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描写,更象征着诗人在面对困境和磨难时的坚韧不拔。“粉骨碎身浑不怕”,进一步展现了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整首诗借石灰来比喻自己,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气节和为正义事业甘愿牺牲的决心😃。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的这首诗以竹子为喻,展现出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将竹子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竹子紧紧扎根在青山上,毫不松懈的样子,仿佛竹子有着坚定的信念,绝不轻易动摇。“立根原在破岩中”,点明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它的根须生长在破碎的岩石之中,条件十分艰苦,但它依然顽强生长。“千磨万击还坚劲”,强调了竹子历经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却依然坚韧挺拔。“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来自哪个方向的狂风如何肆虐,竹子都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姿态,这首诗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要像竹子一样,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保持坚定的意志💪。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这首诗充满了豪迈之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直接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活着就要成为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跃然纸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借古讽今,想起项羽在兵败后宁死不肯渡江逃生的事迹,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批判,同时也希望人们能像项羽一样,有骨气,有担当,为了正义和尊严不惜一切代价😏。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这首绝笔诗,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深知人死后一切都将归于虚无,但这并没有让他放下对国家的牵挂。“但悲不见九州同”,唯一让他悲痛的是没能看到国家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日夜盼望着南宋的军队能够北伐,收复中原失地。“家祭无忘告乃翁”,嘱咐儿子在举行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把国家平定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首诗真挚感人,体现了陆游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的喜悦之作。“剑外忽传收蓟北”,诗人在剑外忽然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激动不已。“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泪水就洒满了衣裳,这是喜极而泣的表现。“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看看妻子和儿女,他们往日的忧愁也不知去向,诗人欣喜若狂地胡乱收拾着诗书。“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在这欢快的日子里,诗人要尽情地歌唱,开怀畅饮,趁着明媚的春光结伴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想象着自己一路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经过襄阳,直奔洛阳,归心似箭的心情溢于言表😄。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的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沉闷和腐朽。“九州生气恃风雷”,意思是国家要想生机勃勃就必须依靠疾风迅雷般的改革。“万马齐喑究可哀”,描绘了当时社会一片死寂,人们不敢发表意见,毫无生气的可悲景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呼吁上天重新振作起来,打破常规,降下各种各样的人才,以改变社会的现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才的渴望,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的这首词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描绘了清泉寺周围的景色,山下溪边兰草的嫩芽刚刚浸入溪水,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傍晚时分,细雨潇潇,传来杜鹃的啼叫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下阕则由景生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诗人反问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呢?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向西流淌,人也不应在老年时哀叹时光流逝。“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这首词鼓励人们珍惜时光,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的这首送别词别出心裁。“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将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山比作美人蹙起的眉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浙东山水的美丽。“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询问友人要去哪里,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正是那山水秀丽之处,下阕“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刚刚送走春天,又要送友人离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希望友人到了江南如果能赶上春天,一定要好好留住春天,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的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勾勒出乡村低矮的茅屋和溪边嫩绿的青草,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听到一对老年夫妇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吴地口音,相互逗趣取乐,展现出他们生活的悠闲和幸福,下阕描写了三个儿子的不同活动,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而最可爱的是小儿子,他正躺在溪边剥着莲蓬,无忧无虑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整首词充满了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黄沙岭夜行时所作,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明月升起,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送来半夜的蝉鸣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描绘出一幅夏夜乡村的美好景象,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空中闪烁着几颗星星,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记得从前那座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在山路转过溪水的小桥后,它竟然一下子就出现在眼前了,整首词通过对夏夜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陶醉之情😃。

这十首诗风格各异,或豪迈,或婉约,或激昂,或沉郁,但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我们心灵成长的滋养,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些诗歌,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在诗歌的海洋中不断遨游,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