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午节诗的意思

读书感悟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之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以下是两首关于端午节的古诗,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 第一首诗:《端午》

【原文】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端午节的由来究竟是谁说的呢?万古以来,人们都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可笑的是楚江水虽然浩渺,却无法洗去那位忠诚臣子的冤屈。

🌿 这首诗通过端午节这个节日,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他忠诚品质的赞扬,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因遭奸臣陷害,被流放,在端午节这一天,他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诗人通过“节分端午自谁言”这句话,暗示了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紧密相连,而“不能洗得直臣冤”则表达了对屈原忠诚被误解的惋惜。

🌿 第二首诗:《端午日》

【原文】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令思尔旧山川。

【译文】端午节的由来究竟是谁说的呢?万古以来,人们都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我不效仿那些趋时逐流的习俗,只愿让心中思念那曾经的故土山川。

🌿 这首诗同样以端午节为背景,但诗人的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诗人提到“不效艾符趋习俗”,意味着他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从节日习俗中的艾草符咒等传统做法,这里的“艾符”指的是端午节时用来驱邪避疫的艾草符咒,诗人选择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这两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象征。🎉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