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读书感悟

《稚子弄冰》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全诗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小孩玩耍的场景,展现了童真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两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更是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

“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的“玉磬”是指用玉石制成的磬,古代乐器之一,常用于祭祀或宫廷音乐,这里用来比喻小孩用冰块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玉磬一般动听,而“穿林响”则形容声音穿过树林,回荡在空气中,给人以广阔的空间感。

紧接着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则描绘了冰块敲击后突然破碎的场景,这里的“玻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玻璃,而是指古代的一种透明美玉,这里用来比喻冰块,当冰块破碎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如同玻璃碎裂的声音,这一句不仅表现了冰块破碎的瞬间,还通过“忽作”二字,强调了这一变化来得突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孩用冰块敲击的声音,起初如同玉磬般清脆悦耳,随后冰块破碎,发出玻璃碎裂的响声,这里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冰块敲击和破碎的声音进行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体现了童真之趣。

这首诗通过对稚子弄冰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童真的热爱,最后两句诗“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更是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