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四首诗,诗意的青春画卷

读书感悟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四首优美的诗歌宛如四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引领着我们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它们分别是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让我们一同探寻它们的奥秘,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

曹操的《观沧海》:豪情壮志绘沧海

《观沧海》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人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海的地点,站在碣石山上,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诗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海的波澜壮阔,海水荡漾,波光粼粼,山岛高耸,突兀雄伟,这两句诗动静结合,展现了大海的雄浑气势。“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继续描写岛上的景色,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秋风乍起,海面上涌起层层巨浪,汹涌澎湃,这几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宏大、壮阔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全诗的++部分,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纳入大海的怀抱之中,大海仿佛包容了一切,它的广阔无垠让人惊叹不已,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但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曹操的这首《观沧海》,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豪迈奔放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曹操的伟大抱负和广阔胸怀,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的磅礴力量和自然的神奇魅力,当我们诵读这首诗时,仿佛能够看到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迎风而立,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大海,心中涌动着无尽的豪情壮志,这首诗犹如一面旗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深情牵挂寄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白与王昌龄之间深厚的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暮春景象:杨花纷纷飘落,子规鸟声声啼叫,这两种景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离别和哀愁,诗人借景抒情,点明了好友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的消息,同时也渲染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氛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突发奇想,将自己对好友的牵挂和担忧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够陪伴着好友一直到夜郎以西,明月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思念、团圆,诗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和行为,让明月成为了传递友情的使者,这种奇特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谊。

李白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悠长,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奇特的想象,将自己对好友的牵挂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仿佛能够看到李白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天空中的明月,心中默默为好友祈祷,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友情赞歌,它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友情是不受距离和时间限制的,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心灵的沟通感受到彼此的牵挂和关怀。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旅途思乡情悠悠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人开篇点题,交代了自己的行踪,旅途在青山之外,船儿行驶在绿水之间,这两句诗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作为游子的漂泊之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是诗中的千古名句,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潮水上涨,两岸变得开阔,顺风行船,帆高高挂起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人在旅途中看到如此美好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残夜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旧年未逝,江南已呈春意,诗人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新事物的诞生,这两句诗给人以乐观、积极的感受,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类对未来的信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在结尾处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家书要寄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把家书捎到洛阳城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王湾的这首《次北固山下》,以其优美的语言、壮阔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唐代律诗中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思乡之情的深沉和无奈,当我们诵读这首诗时,仿佛能够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领略江南山水的美丽风光,感受他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这首诗犹如一首悠扬的思乡曲,在我们的心中回荡,引起我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断肠天涯秋意浓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小令的开篇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极其凄凉的画面,枯萎的藤蔓缠绕着老树,黄昏时分,乌鸦栖息在枝头,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古老的道路上,西风萧瑟,一匹瘦马驮着一位游子缓缓前行,这几句诗通过对九种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秋意和凄凉的氛围,每一种景物都蕴含着深深的哀愁,让人感受到了游子的孤独和寂寞。“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整首小令的点睛之笔,夕阳渐渐西下,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却还在遥远的地方,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肝肠寸断,这句诗直接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将整首小令的情感推向了++。

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元曲中的经典之作,它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哀愁的秋景图,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位孤独的游子在天涯漂泊的身影,这首小令不仅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曲子,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的悲歌,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在动荡社会中的无奈和悲哀,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当我们诵读这首诗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位断肠人一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这首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七年级上册的这四首诗,风格各异,却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们或是豪情壮志,或是深情牵挂,或是旅途思乡,或是断肠天涯,每一种情感都能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通过诵读和品味这些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感受到古代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华,让我们沉浸在这四首诗的诗意世界中,领略诗歌的无尽魅力,让心灵在诗歌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