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蝉,领略古诗之美

励志金句

在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其中虞世南的《蝉》便是一首富有韵味的佳作,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第一句“垂緌饮清露”,描绘了蝉的形态。“垂緌”指的是蝉下垂的触须,就像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这里诗人用“垂緌”来形容蝉,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而“饮清露”则写出了蝉的生活习性,它只喝清澈的露水,显得高洁而纯净。

第二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来,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透过“疏桐”,我们能感受到环境的清幽,也更衬托出蝉声的响亮。

最精彩的要数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蝉身处高高的枝头,它的声音自然能够传得很远很远,这并不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它自身所处的位置高,诗人借此表达了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凭借外在的力量,就能声名远扬,就像蝉一样,凭借自身的高洁品质,即使没有外界的助力,也能让自己的声名传播四方👏。

这首诗短短二十字,却生动地刻画了蝉的形象,还传达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五年级的我们来说,学习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更能从中汲取智慧,明白要做一个品格高尚、内在充实的人💪,让我们在诵读中,细细品味这首《蝉》的韵味,感受古人的智慧之光吧✨。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