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全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将西湖六月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毕竟是西湖六月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诗人以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看似简单的诗句,却需要有极高的语言驾驭能力才能完成。
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冬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整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四季的诗句,各有各的韵味,各有各的美丽,它们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变幻无穷,让我们感受到了四季的魅力,无论是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热情奔放,秋天的丰收喜悦,还是冬天的宁静神秘,都能在诗句中找到,让我们一起在四季的诗句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