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结晶,它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共鸣。然而,有一首诗却与众不同,它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似乎在表达截然相反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当代文学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之手,名为《画》,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画、乐等,尤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的第一句“远看山有色”,描写的是远处的山峦在眼中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丰富的色彩,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而第二句“近听水无声”,则是说当我们走近水源时,却听不到水流的声音,这似乎与我们通常的认知相悖。

接下来的两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矛盾感,春天过去了,花儿本应凋谢,但在画中,花儿依然盛开;人们走近了,鸟儿本应惊飞,但在画中,鸟儿依然安静地停留在枝头,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描绘,更加凸显了画作的神奇和独特之处。

王维为什么要在同一首诗中使用如此矛盾的表述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在画中,山峦的色彩和水流的声音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保持永恒不变;花儿的盛开和鸟儿的安静也可以超越人类的干扰,保持自然的本真,这种超越现实的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体现。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王维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在画中,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花儿依然盛开;人们虽然走近了,但鸟儿依然不惊,这种对生命的顽强和坚韧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也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展现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无论是哪种解释,这首诗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魅力,他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画面,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除了《画》之外,王维还有许多其他的诗作,也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艺,比如他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再如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被后人广为传颂。

王维是一位在诗、书、画、乐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的艺术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如果你对王维的诗歌感兴趣,不妨读一读他的其他诗作,相信你会被他的才华和魅力所折服。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