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曹植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写出这首诗的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植写的《七步诗》,也叫《煮豆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曹丕称帝后,对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十分忌惮,他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来除掉他,有一天,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是故意刁难自己,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殿上踱步,就在这时,他突然有了灵感,作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步诗》。
曹植在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萁和豆子都是同一株植物上长出来的,它们有着相同的根和茎,当豆萁被燃烧时,豆子却无法幸免,只能被煮成一锅豆羹,曹植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己和曹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他们虽然是亲兄弟,但曹丕却像豆萁一样残忍地迫害自己,让自己陷入了绝境。
曹丕听了曹植的诗后,感到非常羞愧,他意识到自己对弟弟的迫害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于是就放过了曹植。
曹植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在绝境中为自己赢得了一线生机,他的《七步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