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首联,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游历了洛阳的五陵之地。他欣赏到了美丽的月色,听到了悠扬的歌声,感受到了繁华的气息。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忆昔》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作者乱后追忆昔年洛阳繁华时的抒情之作,主要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乱,全诗以“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为总纲,选取了最为典型的意象,概括了贞元、元和年间的鼎盛时代,从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军事等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 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乾宁四年(897 年),宣州节度使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部将王坛攻陷了睦州、婺州,韦庄时任江浙西道宣慰副使,受命前往宣州,劝说田頵罢兵,田頵不听,他便私下带着诏书,进入宣州城劝说田頵,田頵见韦庄到来,大为震惊,立即下令撤兵,事后,韦庄因功授官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天复元年(901 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 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后,韦庄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同平章事,官居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制定开国制度,武成二年(909 年),韦庄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吏部尚书,谥文靖。
颔联,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洛阳的一个春天,骑着马,穿过了繁华的街市,他看到了美丽的花朵,听到了鸟儿的歌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颈联,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洛阳的一个秋天,登上了城楼,俯瞰了整个城市,他看到了金黄的稻谷,听到了秋风的呼啸,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尾联,诗人感慨今昔对比,不胜今昔之感,往事不堪回首,诗人用“一”“几度”两个关联词,大大加强了感++彩,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只剩下孤独和凄凉,诗人用“斗鸡走狗”“轻薄儿”等词语来形容那些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人,表达了他对这些人的鄙视和不屑。
:
序号 | 忆昔诗句 | 意思 |
---|---|---|
1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诗人回忆起开元盛世时期,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 |
2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稻米和粟米堆积如山,国家和私人的粮仓都装满了粮食。 |
3 |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 九州大地没有豺狼虎豹的威胁,人们可以自由地出行,不必选择吉日。 |
4 |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 各地的丝绸和布匹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男人们在田间耕种,女人们在桑树下养蚕,人们各司其职,生活和谐。 |
5 |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 皇帝在宫中演奏雅乐,天下的朋友都像胶和漆一样亲密无间。 |
6 |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 一百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灾难和变故,叔孙通制定的礼仪和萧何制定的法律仍然被遵守。 |
7 |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 哪里听说过一匹绢可以卖到一万钱,有田种谷的人却在流血。 |
8 |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 安史之乱中,洛阳的宫殿被烧毁,宗庙也被狐狸和兔子占据。 |
9 |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 诗人不忍心向老年人询问洛阳的往事,因为他们可能会回忆起安史之乱带来的痛苦和混乱。 |
10 |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 诗人自谦自己愚笨无能,只是因为在朝廷中有一点小小的官职,才能够被皇帝记住。 |
11 |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 诗人希望周宣王能够像汉武帝一样中兴国家,自己也愿意为国家洒血江汉,但是现在自己身体已经衰老,无能为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