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诗是什么意思?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是清朝人蘅塘退士孙洙选编的,在这部唐诗选集里,第一首诗是唐代王绩的五言律诗《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的意思是:
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它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鹅在水中嬉戏的情景,表现了鹅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咏鹅》的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有趣,是一首很受欢迎的儿童诗,它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鹅这种动物,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诗为什么是《咏鹅》呢?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 王绩是《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孙洙的同乡,孙洙可能认为《咏鹅》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唐诗,能够体现唐代诗歌的风格和水平。
- 《咏鹅》是一首很简单易懂的诗,适合孩子们学习和背诵,孙洙可能希望通过选入《咏鹅》来吸引孩子们对唐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 《咏鹅》是一首很有趣的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孙洙可能认为《咏鹅》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乐趣,从而喜欢上唐诗。
《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诗《咏鹅》是一首很有意义和价值的诗,它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和成就,也反映了编选者的意图和眼光,它是一首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