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这首诗的意思
《大理》是唐代诗人樊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大理的优美景色和独特风情,表达了诗人对大理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歌原文
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玉塔生辉金殿衬,千秋佛国庶民来。
词语注释
- 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
- 古城:指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中和镇,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
- 洱海苍山:洱海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
- 玉塔:指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 1500 米,南三塔居中,北二塔稍后,排列如等腰三角形,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
- 金殿:指太和宫金殿,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郊 7 公里处的鸣凤山麓,坐东向西,是云南著名的道观,主殿系青铜铸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名之“金殿”。
诗歌译文
大理古城宛如盛开在洱海之畔的一朵奇葩,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登上苍山,极目远眺,洱海宛如一面巨大的银镜,静静地躺在苍山脚下,在洱海的北岸,三座高塔巍然屹立,与苍山的白雪相映成趣,在洱海的南岸,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与洱海的碧波交相辉映,宛如人间仙境,大理,这座千年佛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写出了大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风花雪月”是大理的四大景观,也是诗人对大理的第一印象;“古城开”则写出了大理古城的繁华和开放,与后面的“洱海苍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两句“玉塔生辉金殿衬,千秋佛国庶民来”,则写出了大理的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玉塔生辉”和“金殿衬”写出了崇圣寺三塔和太和宫金殿的壮丽和辉煌,与前面的“洱海苍山”形成了呼应;“千秋佛国”则写出了大理作为佛教圣地的历史和地位,“庶民来”则写出了大理的开放和包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这首诗通过对大理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理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序号 | 解析 |
---|---|
1 | “风花雪月古城开”,诗人一开篇就向读者描绘了大理的风花雪月四大景观和古城的美景。 |
2 | “洱海苍山次第排”,诗人用“次第排”三字写出了苍山洱海的壮美景色。 |
3 | “玉塔生辉金殿衬”,诗人用“玉塔生辉”和“金殿衬”两个词写出了崇圣寺三塔和太和宫金殿的壮丽和辉煌。 |
4 | “千秋佛国庶民来”,诗人用“千秋佛国”写出了大理作为佛教圣地的历史和地位,用“庶民来”写出了大理的开放和包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