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妇将雏鬓有丝全诗的意思
《挈妇将雏鬓有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晚景的感慨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内涵。
🌟诗歌背景🌟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尤其关注民生疾苦,这首《挈妇将雏鬓有丝》创作于杜甫晚年,反映了他对家庭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原文📜
挈妇将雏鬓有丝,念子心随日转深。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歌解读🌟
挈妇将雏鬓有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携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鬓发已经斑白,这里的“挈”意为携带,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念子心随日转深:诗人对子女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表现了家庭情感的力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人以园中的葵花比喻自己,期待着阳光的照耀,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生机勃勃,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诗人担心秋天来临,万物凋零,暗示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人以百川东流归海比喻人生的旅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否则老年时会后悔。
🌈 🌈
《挈妇将雏鬓有丝》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晚年生活和对家庭的牵挂,表达了对人生、家庭和时光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令人深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的才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人生和时光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