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的七步究竟是多长距离?

读书感悟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很多人对于曹植“七步成诗”的“七步”究竟是多长距离存在疑问,在现代,“步”通常被定义为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一步的距离大约是 50 厘米到 75 厘米,如果按照一步 60 厘米计算,七步大约是 4.2 米,但在古代,“步”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它与每个人的步伐大小以及行走时的快慢有关。《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中曾有描述:“文帝闻之,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即命武士推出斩之,左右止之曰:‘丞相有言:‘急走,莫停,恐惊圣驾。’于是曹丕走下台,脱了袍服,依旧冠冕,左右群臣无不惊骇。”如果按照正常成年人一步 60 厘米计算,40 步大约是 24 米。

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了这首诗,表明他的思维非常敏捷,能够在短时间内构思出完整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曹植的文学才华和对兄弟之情的深刻理解,曹丕听了曹植的诗后,也深有感触,因此没有杀他。

曹植的《七步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兄弟相残的悲愤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七步诗》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我们也应该珍惜亲情和友情,不要为了权力和利益而伤害自己的亲人。

曹植的《七步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篇,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兄弟相残的悲愤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