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其一〉后两句诗的意思
《凉州词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全诗意境深远,豪爽旷达,语言清新自然,篇幅虽短,却极具感染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要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我们需要先了解前两句诗,前两句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和边疆的荒凉景色,黄河仿佛从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高耸入云的山峰则像是守卫边疆的战士。
接下来的两句诗则表达了戍守边防的征人无法还乡的哀怨,但这种哀怨并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何须怨”的反问语气来传达,诗人认为,既然春风无法吹到玉门关外,那么戍守在这里的士兵也不必抱怨了,这种表达方式含蓄而深刻,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羌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哀怨凄凉,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乡之情。“杨柳”则是一种春天常见的植物,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这句诗的意思是,羌笛何必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而“玉门关”则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这句诗的意思是,玉门关外本来就没有春风,自然也就没有杨柳可折了。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戍守在边疆的士兵,听到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调,不必哀怨杨柳无法被春风吹到玉门关外,因为这里本来就没有春天。
《凉州词二首·其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戍守边疆的士兵,听到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调,不必哀怨杨柳无法被春风吹到玉门关外,因为这里本来就没有春天,这句诗表达了戍守边防的士兵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荒凉和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