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的诗意与情感

名人名言

七步诗的意思:《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诗意: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情感: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赏析: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诗歌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子烧得很苦,就好比同胞兄弟自相残杀,这就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作者:曹植(192 年-232 年 12 月 27 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白马篇》《七哀诗》《洛神赋》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背景:黄初元年(220 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对曹植进行了严密的防范和打压,曹植处境艰难,曹植在自己的封地时,听闻曹丕欲杀自己,因而写下这首七步诗自明志向。

七步诗的影响

  1. 文化意义:《七步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教育价值:《七步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3. 艺术价值:《七步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历史价值:《七步诗》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它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七步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步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全诗用词贴切,用语巧妙,体现了曹植过人的才华。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