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的诗的意思

励志金句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全诗的内容为: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路人问路,小孩连忙远远地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路人。

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将垂钓小儿的专注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这两句诗描写了小儿的外貌和行为。“蓬头”表现出小孩的头发很乱,没有经过梳理,“稚子”则表明他的年龄还很小,可能只有几岁。“学垂纶”说明他正在学习钓鱼,这是他的爱好和乐趣所在。“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诗中的“侧坐”表现出小儿垂钓时的姿态,他是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的,这样可以更好地隐藏自己,不被鱼儿发现。“莓苔”是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草丛的茂盛。“草映身”则表明小儿的身体被草丛所掩盖,让人难以发现他的存在。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两句诗描写了小儿的心理和行为。“路人借问遥招手”,当有路人向他问路时,他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大声回答,而是远远地招手,示意路人靠近一些,这表明小儿非常谨慎,担心自己的声音会惊动水中的鱼儿,导致钓鱼失败。“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小儿招手的原因,他担心自己的回答会让鱼儿受到惊吓,从而游走,这种对钓鱼的专注和认真,让人感受到了小儿的纯真和可爱。

这首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意趣,前两句重在写小儿的形态,后两句重在写小儿的神情,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其蓬头稚面的神情,笑貌呼之欲出,活灵活现,其形神兼备,意趣盎然,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意趣。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