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浙江兰溪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生活情趣。全诗四句,有静有动,有景有情,描绘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渔民的欢乐
原文: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词语注释:
- 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 凉月:新月。
- 越中:指今浙江绍兴一带。
-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 棹歌:渔民的船歌。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诗的意思:
诗歌开篇两句,写的是兰溪夜景。“凉月如眉挂柳湾”,写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是“凉”的,带着凉意的月牙儿,把它的阴影投在平静的兰溪水面上,仿佛是在水的明镜中缓缓移动,次句写远望,“越中山色镜中看”,是说在兰溪的船上,远望两岸的青山,在月色笼罩之下,就像是镜中的远山一样,朦胧而美丽。
第三句写的是兰溪的春雨。“兰溪三日桃花雨”,“桃花雨”是指桃花盛开时下的春雨,这种雨与一般的春雨不同,它下得很急,往往在夜间下,到第二天早上已经停了,所以说“三日桃花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兰溪的春雨下了三天,使得桃花都被打落了,桃花落了,就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了,所以说“春欲尽”。
最后一句写的是兰溪的鲤鱼。“半夜鲤鱼来上滩”,“鲤鱼”是指一种淡水鱼,它喜欢逆流而上,在产卵期更是如此,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到了半夜,鲤鱼们都游到了浅滩上来产卵,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也是兰溪的一种特色。
这首诗通过对兰溪夜景、春雨、桃花、鲤鱼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渔民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 动静结合,诗歌既描写了兰溪夜景的静态之美,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又描写了兰溪春雨的动态之美,如“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动静结合,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 色彩鲜明,诗歌运用了鲜明的色彩来描写景物,如“凉月”,“越中山色”,“桃花”,“鲤鱼”等,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 比喻贴切,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半夜鲤鱼来上滩”等,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 意境优美,诗歌通过对兰溪夜景、春雨、桃花、鲤鱼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
《兰溪棹歌》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兰溪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