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第三段翻译及赏析

励志金句

【原文】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翻译】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第三段赏析】

这三段主要讲述了木兰辞亲从军的经过,描绘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诗歌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和她的爱国情怀。

【修辞手法】

  1. 对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四句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形成对偶,“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也形成对偶,通过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也突出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感情。
  2.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诗中,作者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行军的迅速和勇猛,也突出了木兰的非凡才能和勇敢精神。
  3. 反复:“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句诗中,“不闻爷娘唤女声”反复出现,强调了木兰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表现手法】

  1. 对比:“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几句诗中,作者通过对比木兰在家和在战场的不同情景,表现了木兰在家时的欢乐和在战场时的艰苦,也突出了木兰的勇敢和坚强。
  2. 借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诗中,作者通过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将军”和“壮士”代指所有参加战斗的士兵,用“百战死”和“十年归”代指士兵们多年的征战和牺牲,通过借代的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简洁凝练,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木兰诗第三段的翻译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木兰的形象和她的爱国情怀,也可以欣赏到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修辞手法。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