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这首诗的含义,你真的读懂了吗?

励志金句

炎炎夏日,蝉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便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咏物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首句中,诗人以蝉的形象自比,“垂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饮清露,暗示着蝉的生性高洁,次句描写蝉的生活环境,梧桐是一种阔叶乔木,树干高大,枝叶繁茂,与蝉的生活习性相符合。

四句是全诗的关键,意思是蝉声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它站得高,能够摆脱枝叶的遮挡,这里的“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蝉所处的位置高,二是指蝉的品格高尚,诗人以蝉自比,暗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也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蝉,实际上是用蝉自比,通过对蝉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高洁品格的自信和追求,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蝉一样,不依赖外界的力量,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品德,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虞世南的《蝉》以其简洁而深刻的寓意,引发了后人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蝉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们在短暂的生命中,却能够发出美妙的歌声,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价值,这启示我们,无论生命长短,都应该珍惜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蝉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它既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面人生的镜子,让我们在品读这首诗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高尚的品格,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