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师白居易诗的意思
《远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首诗是作者自叙老年学道的经历,旨在宣扬尊师重道的思想。如下: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注释:
- 东宫白庶子:即白居易,在诗中排名比较靠后,因此称为“白庶子”。
- 南寺:指兴善寺,是唐代长安的三大译经场之一,远禅师:指当时著名的僧人如满,与白居易交往甚密。
- 遥相见:指在心中遥想与禅师相见的情景。
- 心无一事时:指心无杂念,专注于修行的时刻。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尊敬的白庶子,你在南边的兴善寺修行,我在东宫担任太子的侍从,虽然我们身处两地,但我常常在心中遥想与你相见的情景,那时我们都能达到心无一事的境界。
这首诗的主题是尊师重道,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诗中用“遥相见”和“心无一事”来形容作者与禅师之间的默契和共鸣,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禅意,诗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这两句,用对偶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用比喻的手法将禅师比作明镜,将作者比作水中的月影,形象地描绘了作者与禅师之间的默契和共鸣。
《远师》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禅意的诗歌,通过对佛教修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即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白居易诗的关键词 | 解释 |
---|---|
《远师》 | 白居易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 |
尊师重道 | 这首诗的主题是尊师重道,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 |
白庶子 | 即白居易,在诗中排名比较靠后,因此称为“白庶子”。 |
南寺 | 指兴善寺,是唐代长安的三大译经场之一,远禅师 |
遥相见 | 指在心中遥想与禅师相见的情景。 |
心无一事时 | 指心无杂念,专注于修行的时刻。 |
对偶 | 诗中运用了对偶的形式,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
比喻 | 诗中用比喻的手法将禅师比作明镜,将作者比作水中的月影,形象地描绘了作者与禅师之间的默契和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