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母诗—瞿秋白的深情告白

读书感悟

《泣母诗》是瞿秋白在 1935 年英勇就义前留下的绝笔,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也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泣母诗》的背景

1935 年 2 月 24 日,瞿秋白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军队逮捕,在狱中,他遭受了残酷的折磨和审讯,但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瞿秋白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泣母诗》。

《泣母诗》的内容

  1. 第一句:“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新泪痕,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这一句诗表达了瞿秋白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母亲一直支持他读书上进,让他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身陷囹圄,母亲却无法前来探望,只能在灵前为他祈祷。
  2. 第二句:“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一句诗用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瞿秋白在狱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内心的痛苦,他在梦中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眼泪,而现实中却面临着敌人的残酷迫害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3. 第三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一句诗表达了瞿秋白坚定的抗日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痛恨自己不能为抗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宁愿留作今日的耻辱,也不愿苟且偷生,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泣母诗》的意义

  1. 对母亲的爱:这首诗表达了瞿秋白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他在诗中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在自己困难时给予的支持和鼓励,这种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感动。
  2. 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还展现了瞿秋白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以及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这种崇高的革命精神令人敬佩。
  3. 对后人的启示:这首诗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要珍惜亲情、热爱祖国、坚定信念,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
含义
《泣母诗》瞿秋白在 1935 年英勇就义前留下的绝笔
背景1935 年 2 月 24 日,瞿秋白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军队逮捕,在狱中,他遭受了残酷的折磨和审讯,但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
意义对母亲的爱、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对后人的启示
《泣母诗》是瞿秋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的绝笔,它表达了他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也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更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