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胡适
这首诗是胡适先生于 1921 年创作的,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这首诗也充满了对新时代的希望和憧憬。
诗的第一句“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山中来”暗示了诗人来自乡村,带着一种质朴和纯真,而“兰花草”则是全诗的核心意象,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兰花草的期望,他将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它能够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这里的“希望花开好”,既是诗人对兰花草的期望,也是他对新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则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描述,他对兰花草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以至于每天都要看好几次,甚至错过了花期,这种执着和专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突然之间,诗歌的意境发生了转变,尽管诗人对兰花草寄予了厚望,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兰花依然没有开花,花苞也一个都没有,这里的“兰花却依然”,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客观描述,也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季节的变换让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为了让兰花草能够顺利生长,他不得不将其移到温暖的房间里,这里的“移兰入暖房”,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是对生活环境的改变。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诗人对兰花草的关心和呵护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减少,他每天都会仔细地照顾兰花,甚至在夜晚也会惦记着它,这里的“朝朝”和“夜夜”,表现了诗人对兰花草的深厚感情。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诗人将希望寄托在春天,希望兰花草能够在春天开花,实现他的夙愿,这里的“期待春花开”,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期待,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当春天来临时,兰花草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满庭的花香四溢,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欣喜和满足,这里的“满庭花簇簇”,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兰花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兰花草一样,在逆境中坚强生长,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