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逐句解析

古诗大全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全诗: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解析:第一句“稚子金盆脱晓冰”,诗中孩子化身为一位小小魔法师,大冬天的,竟然将金属盆中的冰取出来,准备玩耍。“金盆”说明这个盆不是一般人家用的,而是皇家才有的,可见这个孩子身份不一般。“脱晓冰”,一个“脱”字形象地描绘出孩子取冰的样子,充满了童真童趣。

第二句“彩丝穿取当银铮”,孩子们取冰后,又玩起了另外一个游戏,他们用彩色丝线将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钲。“铮”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像钟,用铜制成,孩子们用彩丝穿冰当铮,不仅是因为冰块的形状像钟,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让冰块发出更清脆的声音。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孩子们拿着“银钲”,有节奏地敲打起来。“敲成玉磬穿林响”,这句诗充满了想象力,孩子们将冰块敲打成玉磬的形状,声音清脆悦耳,穿过树林,在山间回响。

最后一句“忽作玻璃碎地声”,正当孩子们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中时,意外发生了,冰块突然破裂,发出了玻璃破碎的声音,这个意外的结局,让整首诗充满了戏剧性,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惊讶和失望。

:《稚子弄冰》通过对孩子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形象,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冬天的乐趣和大自然的魅力。|诗句|意思||:--|:--||稚子金盆脱晓冰|孩子们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彩丝穿取当银铮|他们用彩色的丝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孩子们拿着银钲,有节奏地敲打起来。||忽作玻璃碎地声|冰块突然破裂,发出了玻璃破碎的声音。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