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中秋夜望月的景色,烘托出一种孤独、冷清、思念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名人名言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 树栖鸦:树上的乌鸦栖息着。
  • 冷露:秋天的露水。
  • 尽望:望尽,都望尽了。
  •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全诗总共四句二十八字,没有一个生僻字,没有一句直抒胸臆,却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而且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诗的前两句写景,营造出一种幽静、清凉的氛围。“中庭地白树栖鸦”,写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冷露无声湿桂花”,进一步描写夜景的清凉沉寂,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的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望月怀人的情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出来。

这首诗意境很美,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要素 | 详情 ||--|--|| 《<十五夜望月>诗之意蕴》 || 关键词 |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秋夜;秋思 || 作者 | 唐代诗人王建 || 诗句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注释 |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栖鸦:树上的乌鸦栖息着,冷露:秋天的露水,尽望:望尽,都望尽了,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 译文 |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 意象 | 明月、庭院、鸦鹊、桂花、露水 || 意境 | 幽静、清凉、寂寥、凄清 || 情感 | 孤独、寂寞、离愁别绪、思念亲人 ||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对比、烘托 || |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