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诗的意思解释
《务农》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辛勤和艰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不劳而获者的批判。
全诗的意思是: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农民的劳动场景,诗人用“南山豆苗稀”来比喻自己的才能被埋没,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来描写自己的辛勤劳动,这四句诗语言朴素自然,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词藻,但却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勤劳和艰苦。
诗的后四句,转而写诗人的感慨,他认为,道路狭窄草木丛生,露水沾湿了衣服,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就心满意足了,这四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名利的淡泊。
这首诗的主题是劳动和自由,它通过描写农民的劳动场景和诗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民的苦难,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注释:
- 南山:指庐山。
- 晨兴:早起。
- 理荒秽:除去杂草。
- 带月荷锄归: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家。
- 沾衣:沾湿衣服。
-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籍游宦陇西(今甘肃东部)时所作,大约写于公元 799 年(唐贞元十五年)至公元 801 年(贞元十七年)间,诗人出身寒微,一生官职低微,只做过县尉、县丞、幕僚等小官,交往的除了文人外,多为下层官吏,他目睹社会现实的黑暗,同情人民的遭遇,因此写下了这首《 田家行》。
赏析: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人也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语言简洁自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自然,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词藻,但却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场景。
- 对比鲜明:这首诗通过对比农民和贵族的生活,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 寓意深刻:这首诗不仅描写了农民的生活,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具有深刻的寓意。
作者简介:
张籍(约 767—约 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移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工于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