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爱国情怀与临终遗愿

当代文学

《<示儿>:陆游的爱国情怀与临终遗愿》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和议告成,赵构竞++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作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解释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
临终遗愿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是根据需求生成的文章内容,具体片段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选择。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