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读书感悟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它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

「我想知道题西林壁诗的意思」,这首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中间

「我想知道题西林壁诗的意思」,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他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我想知道题西林壁诗的意思」,以下是对全诗的总结:

--|--||作者|苏轼||朝代|北宋||类型|七言绝句||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告诉人们要客观全面地观察事物,避免主观片面性。||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艺术特色|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还采用了对比、对偶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